作者:夏志铭
引言
溴氰虫酰胺是由杜邦公司研发的一种新型杀虫剂。它属于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是通过对天然产物鱼尼丁受体调节剂的结构进行优化和改造而合成的。在研发过程中,科研人员通过对大量化合物的筛选和试验,最终确定了溴氰虫酰胺的分子结构,使其具有优异的杀虫活性和良好的环境相容性。
杀虫机制及原理
1. 作用靶点:溴氰虫酰胺的作用靶点是昆虫细胞内的鱼尼丁受体(RyR)。鱼尼丁受体是位于昆虫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内质网上的一种钙离子释放通道蛋白,在昆虫肌肉收缩和神经信号传递等生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2. 激活钙离子通道:溴氰虫酰胺能与鱼尼丁受体特异性结合,使受体处于持续激活状态,导致内质网中的钙离子大量、持续地释放到细胞质中。
3. 扰乱生理功能:细胞质中钙离子浓度的异常升高,会使昆虫肌肉细胞过度收缩,进而导致肌肉痉挛、麻痹。同时,钙离子浓度变化还会干扰昆虫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经信号的传导,使昆虫的神经系统陷入紊乱。昆虫的取食、运动等行为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因无法正常进行生理活动而死亡。
登记情况
经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截止2025年2月,共17个登记证(制剂和原药)。
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治效果,满足不同种植场景的需求,溴氰虫酰胺衍生出了丰富多样的复配产品。与噻虫嗪复配的产品,在兼具两者优势的基础上,拓宽了杀虫谱,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和鳞翅目害虫都有出色的防治表现,常用于种子处理,为作物苗期生长筑牢安全防线。还有与吡蚜酮,丁醚脲复配的产品,在烟粉虱方面独具优势,在蔬菜上广泛应用。
产品优势
1. 杀虫谱广:对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等多种害虫均有效果,小菜蛾、蚜虫、跳甲都能被有效防治,满足不同作物、不同害虫防治需求。
2. 作用机制独特:作用于昆虫鱼尼丁受体,让昆虫细胞内钙离子持续释放,导致其肌肉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与传统杀虫剂作用机制不同,不易产生交互抗性,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
3. 持效期长:施药后能在作物表面和组织内长时间保持活性,一次施药可维持较长时间防治效果,减少施药次数,降低人力和物力成本。
4. 安全性高:在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不易产生药害,对非靶标生物如蜜蜂、鸟类等毒性较低,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5. 耐雨水冲刷:化学结构稳定,施药后能快速在作物表面形成保护膜,降雨也不易使其流失,保证药效。
总结
溴氰虫酰胺作为农业植保领域的杰出代表,虽然目前存在一些小挑战,但凭借其自身的诸多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必将继续发光发热,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溴氰虫酰胺将不断完善和发展,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